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建设文物主题游径 打造文物旅游品牌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8

“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大汉紫道”陕西文物主题游径、“蜀道金牛”——蜀道(梓剑昭段)文物主题游径……当前深入人心的文物旅游品牌正逐步形成,各地积极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努力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起来,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游径建设

近年来,文物热、世界遗产热、考古热、博物馆热等不断出圈,社会公众渴望获得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批融入人民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优质文物主题游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统筹资源,建设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开展主题游径宣传推广,推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组织设计了‘读李白 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聚焦文物遗址、历史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联合各地推出一批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展相关旅游推广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许多地方通过发展李白线路,已经在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资源开发司将继续推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推出更多主题线路,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也让诗和远方更加美好。

国家文物局也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探索建立跨地区协作机制,系统谋划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四川、广东等10省签署协同推进工作协议,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文物资源梳理、价值研究挖掘、规划编制等工作,推进“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广东惠州召开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对各地开展主题游径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推动更好发展。

“作为首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试点,‘东坡行旅’以文物为主干,以价值为魂,梳理东坡的人生阶段,形成以时间为轴的主线脉络,讲述东坡人生故事,彰显东坡当代价值。”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介绍,“东坡行旅”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文物资源与周边非文物资源整合联动,构建起以文化为内核的文旅深度融合片区、线路,打响东坡文化IP,形成以东坡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的新格局。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是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愈发重要,建成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对于促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都具有积极意义。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进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和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的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探索推进 建设成果初显

近段时间,各地积极探索区域性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北京、天津、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发布了多条文物主题游径。河南郑州、湖南平江、内蒙古赤峰等地区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物主题游径的学术讨论坛等活动。福建省泉州市文物局、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举办了2023泉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和安全管理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研讨培训班,围绕主题进行授课,并组织开展广泛交流互动,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助力泉州“世遗之城”焕发新光彩。山东、陕西、四川、江苏等省份明晰了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思路。

“‘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以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脉络为线索,形成‘礼乐寻根’‘齐鲁圣迹’‘洙泗流韵’三大板块。围绕游径主题的价值阐释,梳理遴选相关资源,建立了以核心资源为主、支撑资源和候补资源为辅的资源体系,并将三大板块游径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游径线路。”山东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介绍,游径重视教育功能实现,创新社会宣传手段。同时,当地还积极打造深度研学修学旅游产品,赋能特色民宿、夜经济等新型业态,构建基于文物主题游径的文旅融合新局面。

“‘大汉紫道’陕西文物主题游径依托汉代大遗址及其串并联的文物保护单位与人文景观资源,围绕‘一条主线·三处重要发展节点·四大重点发展区域’空间布局,着力于‘汉+N’资源融合发展模式。”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王伟介绍,游径以汉长安城遗址、礼制建筑区遗址、渭河桥遗址、西汉帝陵等11处遗址和渭河为核心,以“汉遗址+汉文化+文物主题游径+文化IP”为规划思路,构建了“主游径”+“拓展游径”多条游径线路。

“蜀道是开凿于战国时代、沿用2000多年的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中国古代大型交通体系,横跨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四省市。‘蜀道金牛’——蜀道(梓剑昭段)文物主题游径建设选取梓潼至昭化段金牛道作为先期建设重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所所长丛宇介绍,游径分段阐释文物主题,确定打造“天险剑门·出川入蜀”“翠云皇柏·千年州城”“雨霖七曲·艺萃文昌”三大主题,将昭化古城、剑门关、剑州古城、七曲山四大主题节点作为核心引擎,通过古道本体及其设施、核心文物资源的展示利用,串点成线释放文物活力。

“‘江南·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以江苏环太湖地区(尤其是太湖以东水乡地带)为核心开展,涵盖42处文物点、8处备选点等资源,将环太湖区域划分为‘苏湖一熟天下足’‘绣云织霞机杼声’‘晴耕雨读修文业’‘贻谷高义传千秋’‘农桑锡纺工商兴’‘春雷阵阵满地红’六大主题片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沈旸介绍,江苏将依托“江南水乡”总体IP,围绕“斗米尺布”主题细化深耕,坚持打造具备认可度、突出代表文化内涵的品牌符号,以多元手段激发游径热度。同时,加强对游径周边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串联,提升文物主题游径的开发潜力。

借鉴成熟经验 更好推动发展

文物主题游径发展由来已久,我国香港地区旅游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开展了“文物径”建设工作,广东省自2016年开始进行主题游径探索、创造和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香港现在有多条文物径。其中,特区政府发展局至今共建立‘屏山文物径’‘龙跃头文物径’‘中西区文物径’‘赏·识港大历史建筑’4条文物径。发展文物径也成为政府与新界宗族合作保护和推广香港中华文化遗产的好例子。”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介绍,香港的经验是在筹备时需要考虑业主和参观人士的权益和想法,也要平衡对外开放和文物保护。文物径开放后,更要与时俱进,除了适时维修更新设施,也要通过组织不同活动,赋予文物径活力,并加入崭新科技,丰富参观体验。

“2016年,广东启动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至今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延伸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网络,串联起1200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以古道网络为基础,广东多措并举,结合体育、文化、旅游等发展,让群众踏上古驿道、走进古镇古村,让乡村焕发活力,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介绍。

“广东省目前已发布约120条各类主题游径。今后,广东将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框架下,整合原来的游径,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表示,文物主题游径的提出和建设,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了浓墨重彩的新文化基因,为文化精神的传承弘扬增添了喜闻乐见的方式,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名片和新尝试,必将有利于推动文物资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