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龙灯、狮灯、幺妹儿灯、平乐花轿迎亲、亚洲第一长竹龙……日前,成都邛崃市的平乐古镇平沙落雁音乐广场上,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表演为“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 />
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成都邛崃: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 倾力打造面向世界、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9-11-07    浏览次数:26590

       唢呐、龙灯、狮灯、幺妹儿灯、平乐花轿迎亲、亚洲第一长竹龙……日前,成都邛崃市的平乐古镇平沙落雁音乐广场上,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表演为“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邛崃分会场”拉开帷幕,瓷胎竹编、孔明灯、邛陶烧造技艺、邛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展示及互动体验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欣赏、拍照留念,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成都邛崃市坚持“文以旅传、旅以文兴”,通过深挖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邛崃市在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平乐古镇·天台山5A级旅游景区,力争以品牌创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面向世界、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资源富集优势突出


       “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市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筑城置县2300多年,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第一城,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作为龙门山国际旅游大区重要的旅游要素,邛崃市是大香格里拉门户城市,北接四川省旅游西环线旅游区,南接大香格里拉旅游区,西接攀西阳光旅游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目前,邛崃市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各3个。其中,天台山景区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九寨归来不看水,天台归来不玩水”是广大游客对天台山的赞誉;这里还是世界八大萤火虫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萤火虫观赏基地。


       平乐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千年古榕、沿江吊脚楼、临江水码头、明清古街店铺、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平乐古镇可谓一幅活脱脱的中国西部“清明上河图”。


       中国酒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以中国邛酒文化为主题的酒文化风情旅游村落。景区按照“最川西、最乡村、最生态、最质朴”的开发理念,以灯会的制作手法、稻草艺术为主题、万亩粱田为载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亲子游目的地。


       此外,临邛古城拥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爱情佳话见证之地——西汉胜迹文君井;邛窑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列为四川三大考古遗址公园。


       截至目前,邛崃市已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市、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多张旅游名片。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以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平乐古镇·天台山5A级旅游景区为创建目标和重要抓手,邛崃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制方面,组建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市委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平乐古镇·天台山旅游景区创5A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三大创建”工作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组建邛崃市天际山水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平台,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平乐镇与景区实行“景镇合一”管理模式,成立了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建旅游警察中队、平乐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监管执法中队,多部门联合执法的“1+3+N”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和“大旅游、大监管”的新型管理格局逐步形成。


       机制方面,今年以来,邛崃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并通过市场化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首先从资金上保障了文旅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创建工程的有序推进;核心景区建设方面,设立了平乐古镇·天台山旅游景区管理局,牵头协调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对照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考核细则,邛崃市制订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实施方案》,细化形成《创建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表》,动态发布创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采取“重点汇报+交流讨论”的方式,每周研究创建推进情况,逐个研究形成专项工作方案,有力保障任务落实;建立“一个点位、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定点联系人、一个专家辅导团队”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有序推地进各项创建任务;落实“1+N”的跟踪指导模式,由创建办成员组成8个工作组,对口联系多个业务单位进行工作指导,并协调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了多次现场指导。


       目前邛崃市的“三大创建”工作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均得到有序推进。对此,四川省旅游业界人士评价说,邛崃市的体制机制改革不仅显现出创建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全市文旅产业的纵深发展厘清了思路和路径。


       全域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当笔者走进邛崃市的“大梁酒庄”,只见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酒庄不仅将“酒人”“酒事”历历再现,游客们还能按照百年古法亲身参与酿酒的全过程,并享受三年五载后开罐畅饮自酿“地藏老酒”的别样风情;“大梁老戏台”轮番上演着酒文化经典剧目,“酒艺楼”更是成为文人雅士的品鉴和交流之地;“青庭紫院”的酒疗洗浴、白酒熏蒸和红酒SPA更是大受各地游客青睐。


       大梁酒庄只是近年来邛崃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一个缩影。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结合天府旅游名县创建,邛崃市的文旅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邛崃市坚持以重大项目引领文旅产业发展,先后引进投资100亿元的十方堂文创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23个;陆续培育出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达40个,强大的市场主体成为文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年初签约引进洲际酒店和英迪格酒店,目前洲际酒店已实现开工建设,邛茶走廊精品乡村酒店度假区等一批乡村酒店和民宿项目也正加快建设;已经逐步打造出茶悦小镇、M50音乐小镇等特色镇9个,推出天府红谷高端民宿、环球星空基地等多层次旅游接待点。创建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镇、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3A级林盘景区、金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等文旅品牌10余个,全域旅游的架构基本形成。


       今年上半年邛崃市完成文创产业增加值11.2亿元,1月-9月重点产业项目投资8.5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内资11.96亿元,新签约引进重大文旅项目1个。


       在文旅品牌逐步形成、文旅项目遍地开花的良好基础上,邛崃市围绕“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邛窑文化”“文化惠民演出”“自行车高速”和“全域乡村旅游”六大板块,统筹开展文旅活动,仅在今年内就已经举办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南丝路·邛崃半程马拉松、南丝路·民谣音乐节、第七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带把吉他去平乐、“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邛崃分站赛、“浮生高迪,如梦邛窑”艺术展、“幸福崍道·乐在骑中”大型骑游等文旅活动80余场,让全域范围内的文旅资源和文旅产品更加充分地走向市场。


       融合发展激发活力


       今年国庆节前夕,2019南丝路·民谣邛崃半程马拉松在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开跑,近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选手和爱好者沿着赛事路线饱览邛崃市南河两岸风光,欣赏到精彩的民谣演出和互动活动,充分感受到邛崃市的城市风光与文化魅力,“体育+旅游”的创新实践得到广大游客的热烈点赞。


       在推进市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过程中,邛崃市坚持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商贸、体育、工业、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出一批新兴的特色旅游业态,实现了精品旅游项目的有机串联。


       以“文旅+体育”为例,邛崃市依托自行车高速发展绿道旅游,整合城市设计、片区控规、镇(乡)总体规划、村庄及林盘规划等,串联周边乡村林盘和景区(点),引入专业公司整体打造运营,建设独具邛崃市特色的自行车高速;不断加大对金鸡谷户外运动基地的打造,拓展山地运动项目,已先后推出了“南丝路马拉松”“龙门山骑游”等精品赛事活动,并逐渐形成固有品牌。当前,邛崃市正持续完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打造区域知名体育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在“文旅+农业”方面,邛崃市大力推进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先后打造出风情南宝、多彩大同、荷香高埂等一批特色精品乡村旅游景区,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林盘资源改造出多个3A级林盘景区,陆续推出了“春看百花,乡村踏青游”“夏避酷暑,高山玩水游”“秋赏彩叶,亲子采摘游”“冬办年货,赏雪民俗游”4条全域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在“文旅+工业”方面,邛崃市不断加快建设中国酒村、古川酒庄、源窝子酒庄等酒文化文创空间,努力助推邛酒振兴。在“文旅+创意+康养”方面,邛崃市积极培育新动能,融入智慧服务、体验服务、健康养老等,推动川西竹海度假区、乡创智库产业园、邛茶走廊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落地。


       多业融合的发展理念让邛崃市的文旅产业迸发出巨大活力。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邛崃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31.49万人次,同比增长24.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03亿元。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来到邛崃市天台山景区的第三卫生间里,除了普通卫生间应该具备的设施与功能外,只见安全抓手、呼叫按钮、轮椅回转通道、儿童坐便位、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等一应俱全,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引得无数游客为此点赞。


       在“三大创建”的过程当中,邛崃市以“厕所革命”为重要抓手,让全市旅游公共服务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厕所革命”中,邛崃市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科学布局,确保重要节点、旅游环线均覆盖A级旅游厕所。截至目前,邛崃市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0余座,其中达到3A级旅游厕所标准的16座,达到2A级旅游厕所标准的17座。全市4A级旅游景区已实现“第三卫生间”全覆盖,旅游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旅游交通方面,邛崃市规划建设“四轨五高四快”外联交通网,建成188公里绿道,构建百公里旅游大环线,“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正加速形成。邛崃市多个部门和乡镇联合成立了标识系统整改工作小组,就辖区内主要道路、A级旅游景区、林盘景区的标识标牌点位、类别、翻译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针对问题实施了大力整改。


       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邛崃市建立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运营监测系统,构建集全域客流量管理、游客行为分析、旅游精准营销、旅游精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整合现有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终端功能,强化智慧旅游服务,为游客在线购票、酒店入住、智能导览、智能语音讲解等提供掌上便捷服务。同时在主要景区(点)和旅游要道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38处,选派旅游志愿服务者120余人,及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路线指引等多种形式服务;对照标准集中开展“后厨”整治工作,对全市335家农家乐进行了整顿提升;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先后协调解决安全隐患17处;通过部门协调联动,有力保障了全市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了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发展旅游业,富民增收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近年来,邛崃市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优势,以文旅产业的大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增收。


       邛崃市南宝山是“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唯一跨市州的移民安置点,羌族移民村坚持以党组织引导、羌民自主管理、专业机构服务的“自治管理村”模式,依托海拔高、夏季气温低的自然条件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集高山生态游、羌俗风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带动以金花、木梯和直台3个移民安置点为主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听羌歌、看羌舞、吃羌餐、喝羌酒、住羌家也成为游客必须体验的旅游项目。南宝山还先后成立了南宝山尔玛种植等专业合作社,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蓝莓、老川茶等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南宝高山茶”“南宝高山蓝莓”等特色品牌,全力助推群众增收。目前,已建成农家乐150余家,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以上。


       在邛崃市,像南宝山这样以旅游促进富民增收的代表不在少数,天台山、平乐古镇、天府红谷等皆在此列,依靠文旅产业走上致富路的群众更是不在少数。


       财税方面的政策是邛崃市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的一大亮点。邛崃市结合“把美丽风光做成富民产业”的要求,全力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等6个方面101项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将落实税收政策、扶持旅游产业发展与引导创业就业有机结合,以切实的“暖心”服务得到了广大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高度赞誉。


       此外,通过搭建“农贷通”平台,邛崃市先后为创业主体放款超过3亿元,有效解决了初创主体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通过打造精品文旅、现代农业等五大返乡创业示范片区,发展返乡创业小微企业5631户,直接带动就业1.5万余人;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75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179人,邛崃市已经先后引导当地群众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316家……


       到现在,文旅产业已经成为邛崃市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中坚力量,成为各地游客交口称赞的美丽事业,“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相信随着“三大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邛崃市的文旅产业还将带给世人更多的惊喜。


       (白骅/文 邛崃市摄影协会/供图)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