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山楂小院:让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565

雪中的山楂小院透着暖意

    □本报记者陈静


    在北京延庆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有一个名为“山楂小院”的民宿。初进小院,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它的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个农家院,与人们平时看到的精品民宿相比,甚至显得有些“破”。它既没有莫干山“洋家乐”那样洋气、奢华,也没有大理、丽水、松阳等地的民宿那样依山傍水、环境如画。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院子,年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6%,平日50%以上,节假日基本客满,书写了北方民宿入住率的传奇。

    “做民宿也好,做乡村建设也好,大多数都在乡村,我们要承认,我们卖的是村子,不是卖设计,也不是卖文创,更不是卖规划,我们所有的一切源于这个乡村带给我们的灵感和‘养分’。”隐居乡里创始人、山楂小院创建人陈长春说,要相信乡村是有生命力的。

    城里人到底要什么?

    因村里漫山遍野的山楂树而得名的山楂小院,开业时间却选在2015年北方最冷的12月。此时的北京天气寒冷,草木凋零,乡村寥寂,大多数的民宿、农家乐和度假村都关门歇业,但山楂小院却在1个月卖掉了未来3个月内所有节假日的客房。“当时之所以特意选在12月开业,就想挑战一下,看看处于淡季的北方市场是否无法破解经营困局,看看是否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民宿最好不要开在北方。”陈长春说,事实是只要有好的产品,完全可以“破冰”。

    吸引客人预订小院的是一张外面大雪封山,农家院里炊烟袅袅、屋内亮着暖黄色的灯的“围炉夜话”照片。“这样的一场雪,唤起了人们内心对田园气息、对在农村回归自然的美好向往。在乡村,其实这样的庭院很多,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了很简单的改造。相比某些地方的民宿售价千元左右、每个房间却要花费四五十万元的装修成本,山楂小院太省了,平均每间房的装修成本只花了15万元到20万元。”陈长春说,山楂小院之所以能吸引城里人,只是很好地保留了一个乡村应该有的田园气息而已。山楂落一地,满山的野花、蘑菇,农村稻谷山歌的场景,这些城里人喜欢的东西都不是设计师能设计出来的。

    “由此,引发我们民宿投资者和经营者深入的思考:城里人到底要的是什么?”陈长春认为,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数城里人到乡村来最关心的聚焦在5个方面: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清洁的卫生间、干净舒适的床品、美味可口的饭菜,这是最核心的需求。

    “生根发芽”全靠老百姓

    “乡建也好,民宿也好,只有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才会变得有活力。”陈长春认为,如果在乡村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把一个产业制造出来,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并得到惠及,开发乡村这件事情就可以像胚胎一样生根发芽。

    在山楂小院,长条案上摆放的野花就是他们聘用的管家——当地刚刚扔下锄头的农民插的,成本几乎为零。据陈长春介绍,他们请不起花术师,也没有专业的花艺师在村里能够守得住。“我们能做的是把当地农民培训出来,让他们用双手为客人提供粮食和服务的同时,也把美提供给客人。”

    在山楂小院,卖得最好的就是山楂汁。5毛钱一斤的山楂,提炼成山楂汁后可以卖到50元一瓶。现在山楂汁一年的销售收入几乎超过小院的房费。陈长春说,与山楂汁一样同样得益于场景营销的,还有当地的小米、苹果、柴鸡蛋、手工发面馒头等。“面食本来所蕴含的麦子的原香味,是我们这一代城市人无缘体会的。馒头一个客人能吃5个以上,手擀面有的小孩能吃4碗。”

    山楂小院最早的两位管家本是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而今已成为村里收入最高的人。

    每天早晨,村民们都会到山楂小院的库房门口,提着一篮子的鸡蛋、蔬菜过来卖,场景十分壮观。“这是因为小院以高出市场价30%的水平收购村里所有的蔬菜。这样做,客人很开心,农民也很开心。农民收入高了,而我们因节省了去城里买菜来往的路费也不亏,且买到的又是原生态的有机菜品,这样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闭环。”陈长春说,今年,他们帮附近的村民卖了10万根玉米,一根玉米8块钱,当地的村民十分震惊,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生意。很多人问陈长春,小院管家服务热情,村民也很热情,是不是培训过?“其实根本不用培训,让农民赚了钱,让他们装不开心都难。”

    让客人亲身参与一些乡村特色活动,是让他们体验乡村美好的重要方式。秋日暖阳下,小朋友们坐在乡村的矮墙上吃着现摘的柿子;还有小朋友提着小篮子满头大汗地捡玉米;把玉米剥成玉米粒,再拿去喂羊……这些场景被拍成照片后打动了很多城里的父母们。亲子家庭也占据到山楂小院客源的80%。

    保护乡村的自尊与自信

    3年时间,山楂小院已稳稳回本。陈长春认为,其借助的更多的是自然和乡村本来的优势。“乡村民宿的开发者只是大自然的收银台,山村所有的东西都是原生态的,我们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和成本投入到那些只是让主人满意、客人不见得满意的东西上,没有人会愿意为多余的设计额外买单。”

    如今,山楂小院已从最初的一个院子变为6个院子,周边还出现了一个接待中心、一个民宿学院、一个大炕酒吧,还有一个小卖店,以及一些亲子手工坊等等,很多小型的乡村产业都开始向小院聚拢,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乡村产业链条。陈长春将其称为“原乡产业”。

    “外来的产业落地成本相当高,只有把当地的原乡产业激活,让老百姓赚到钱,村子呈现和谐、祥和的人文场景,所有的事情才好办。”陈长春说,这6个度假小院,农民租金回报是1个院子每年12万元到16万元左右,再加上工资收益和供应蔬菜等经营性收益,农民真正地守着自己的房子赚到了钱。

    山楂小院的成功也让陈长春摸索出了一套共生共赢的乡村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类似酒店托管式的模式,即由农民自己来投资建设院子,农民拥有房子的所有权,交由他们来托管运营,他们借此来盘活村里所有的产业链条,把村子里最平淡无奇的东西转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我们反对大拆大建,而是用‘针灸式’的方法改变乡村,用在地化培训村民、共生式运营发展、严格控制成本边界、标准化迅速复制的方法进行拓展。”得益于这种轻资产模式和标准化的复制,陈长春带领他的团队以“隐居乡里”为平台迅速在两年内在北京周边做了4个村子、陆续创办了7个品牌,运营和管理了50个农家小院,每年流水超过2000万元,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150多人。山楂小院、姥姥家、黄栌花开、麻麻花的山坡都是其旗下品牌。

    “城市人到乡村去消费,需要的是一个精神上的乡村,保护乡村的自尊与自信,就是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陈长春说,他们的民宿产品最大的卖点是管家的微笑和满村人其乐融融、怡然自得。他也自此呼吁政府等有关部门,给所有的乡村创业者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先让其自由生长一段时间,把整个乡村带火之后,再去进行各种监管。“总之,我们希望借助于民宿的开发,让活着的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